LyFee 萊菲光場 光場影像與立體影像,下一個世代的影像革命組合 - 光場影像 光場記憶
LyFee 萊菲光場 光場影像與立體影像,下一個世代的影像革命組合 - 光場影像 光場記憶
光場影像與立體影像,最快的解釋,就是貞子從電視裡爬出來。 雖然這個例子不是很正面,但是他卻是解釋「光場影像」與「立體影像」,最快也最有畫面的例子。而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像什麼呢? 比較精確的說,光場的部分像「記錄」,立體影像的部分則像「呈現」,我較偏愛大陸的說法「復現」。
原文(2015)
第一階段裸眼3D內容的好壞,不是在於你放多少視角攝影機、或者是2D轉製3D的能力有多厲害。 如果裸眼3D的螢幕,把他當成舞台劇,整個舞台都是展現的地方,厲害的演員及導演,就會善用舞台上的道具與空間。 強烈的裸眼3D效果如何產生? 就看裸眼3D內容製作團隊,裸眼3D「舞台」運用的功力。
立體影像一定會提到凸出部、平面與深入部(如下圖)
利用平面的螢幕來展示3D,不管是裸眼3D、帶眼鏡的3D(VR與AR不算)。 做裸眼3D內容時,就會不斷提到這三個顯示的部分。
「平面」(零平面)就是與螢幕的位置平齊,你眼睛看到的就是跟螢幕一樣的位置,圖例中黑色窗粗框
「深入部」就是感覺深進去螢幕裡,好似在看窗外的景像,也是在3D影像中有立體感且舒服的部分。 深度圖在做這部分,特別的利害,不但讓人覺得很舒服,而且立體效果極好。
「凸出部」就是像貞子一樣排出螢幕外了! 長頸鹿的頭快碰到觀眾, 很驚悚,觀眾真的會嚇一跳,也是3D視覺最刺激的部分
既然為3D螢幕,凸出與深入,就會成為每個廠商團隊追求極大化的範圍。 每一家的重點也會放在不同的地方,有的重點放在深入部的效果、有的強調特點影像清晰、有的強調內容轉製快速。 不同的廠商,不同的論點,不同的賣點! 裸眼3D內容的製作,就端看這三個部分如何交互運用結構,讓觀眾的眼睛感受到強烈的3D效果。
裸眼3D技術的假議題
團隊在做裸眼3D動畫,在42吋的螢幕,視覺上凸出螢幕50公分,深進去50-75公分,是我們常常被要求的基本3D效果。 雖然,我們有看過3D效果更強烈的情況,但是在比較成本與商業時效後,我們只好先放棄效果更強的製程。 前凸50公分、後深50-75公分,影像表現的舞台,就有100多公分區域。
客戶在初次接觸裸眼3D時,都會希望凸到眼睛裡、深到無限遠。 我們還蠻期望有 一天這樣的情況可以發生,讓觀眾幾乎可以抓到3D影像,而且還不用戴任何裝備。 在現階段,物理極限的限制下,越想凸出螢幕,「模糊」影像的風險就越大。 雖然深進去的部分,人眼的接受度較大,但是影像亦會因越遠而越模糊。 所以每當聽到,「要凸」、「凸到眼」…….凸凸凸,就得要不斷教育客戶,42吋有100公分的舞台,以現在的裸眼3D螢幕物理極限,已經是很嚇人的狀況。 因為在市面上的裸眼3D螢幕,有8成連凸10公分、深20公分都會有問題。做裸眼3D內容的團再怎麼厲害,裸眼3D螢幕舞台最大化的限制,也是無法超出。
綜觀現有市場上的裸眼3D技術,裸眼3D小尺寸(15″以下)螢幕的效果非常驚人,在凸出部會比上面的圖示效果更好,可是在大尺寸(40″以上) 凸出部就比較難展現。 可是絕大部分的廠商還是會放上類似這樣的圖,然後寫「衝出螢幕」。 裸眼3D沒那麼神奇,超出螢幕黑框的部分就展現不出凸出的效果了! 越凸,能展現的舞台越小!
所以,凸凸凸的裸眼3D效果,我們都會換句話說,「完整的裸眼3D舞台結構」。 當我們聽到客戶說:「凸凸凸」,就代表舞臺結構要更明確。以我們現在的能力,裸眼3D的舞台單用兩個部分交互作用,就可以讓效果非常明顯。
螢幕舞台
一般團隊不會用「數據化」來告訴觀眾裸眼3D螢幕表現的能力,原因是根本不會「測量」,所以只能告訴觀眾螢幕的「效果強」。我們經過7年的經驗,建立起如何測量裸眼3D效果的數據化程序,確保製作內容在裸眼3D的舞台中能精準無誤。 亦能在與客戶溝通時,能精準溝通出裸眼3D效果的位置。能製作裸眼3D內容,不代表能精準定位,如果不能精準定位,就更不用談舞台使用,最後客戶只得到炫麗、但3D效果弱、還會使人暈眩的內容。
光場影像有特別的螢幕嗎? 據我們收到的訊息,還在實驗室裡,除了要克服影像呈現的問題,還要降低成本,我們覺得短期內不會出現在市面上,市場上還是會以裸眼立體影像的螢幕為主。以現在裸眼立體影像螢幕為主的科技,其實都才剛剛開始(4K以上的螢幕)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